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子,他們原來住在迦勒底的吾珥(創十一28),羅得的父親很早就過世,他是亞伯拉罕帶大的,跟亞伯拉罕一起到迦南地,只是後來一個得到豐盛產業,成為多國之父,一個晚景淒涼,住在偏遠的山上。他們就像兩類信徒的縮影,一類是滿得恩典,一類是死裡逃生,勉強得救,他們的一生,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。
每個人都很羨慕亞伯拉罕那麼蒙神祝福,卻沒注意到,他背後的付出相當大,神是公義的,如果你的表現跟他差不多,你的收穫也不會差多少。
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:你要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。我必叫你成為大國。我必賜福給你,叫你的名為大;你也要叫別人得福。為你祝福的,我必賜福與他;那咒詛你的,我必咒詛他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。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;羅得也和他同去。」(創十二1- 4)
亞伯拉罕原名叫亞伯蘭,大約是西元前1900~1700年間的人物,約中國夏朝的時代。當時世界還很蠻荒交通不便,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與親人,到遙遠陌生的地方;離開安定舒適的生活,去過流浪辛苦的日子;家裡的產業都要便宜的賣掉;路上又不知有多少危險,很可能被搶劫或抓去做奴隸。雖然神應許他許多福氣,可是真的能得到嗎?這是要冒相當大的危險,有可能甚麼都沒得到,反而原本有的,全都沒了。
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,我們辦得到嗎?我們敢下這種決心嗎?真的能這樣順服神的,想必非常少,很多人會為自己找許多理由,認為那只是一時的幻聽幻覺,不能當真,不能做這種傻事。神所以要他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是因為世界是大染缸,混在其中,無法學好真理,神要藉著他,帶出一個屬神的國度。當神要他離開時,並沒清楚的告訴他要往哪裡去,同樣的當我們奔走天路,神也沒告訴我們將會遇到甚麼事,只要求我們相信祂的帶領,祂不會離開我們,除非我們先離開祂,祂要訓練我們的信心。
今天神要我們,不要追求屬世的榮華富貴,不要與人同流合污,要過清心寡慾、攻克己身的日子,時常親近神,專心追求真理,如果我們能這樣做,不但我們自己能蒙福,也能讓許多人因此得到神的恩典。我們能像亞伯拉罕下這種決心嗎?雖然許多人在學真理,但認真投入的並不多,一般人是世界跟天堂兩個都要,如果你想像亞伯拉罕得那麼多,你只能選一個(太六24),如果兩個都選,有可能最後跟羅得差不多。(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