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

靈性長進的三個重要關卡



        雖然許多人信耶穌,然而不可否認的,大部分的人信得迷迷糊糊,都是求神賜他今生的福氣,至於目標放在天上的,那是很少數。許多人以為受洗、得聖靈,就保證進天國了,這是對真理嚴重的誤解,我在(怎樣才能得救)中有提到,有興趣的人可自己去參考。
        一般人對天國認識有限,以為在天上大家都一樣,不是這樣,每個人所得的不一樣,而且差很多,能得多少,就看今生下多少工夫。天國路上有無數場爭戰,要一關關的考過去,直到無法考過為止,那就是你最後的成績,跟你在天堂的獎賞,有絕對的關係。
天堂分為三層天,在救人的事上,有與耶穌同擔苦難的人,將來到第三層天;神的選民,完成了去舊換新的過程後,到第二層天;第一層天留給外邦有宗教信仰,懂得敬畏神,照著良心及他們宗教告訴他們的原則去做的人。主耶穌的國度在第二跟第三層天,這三層天居民的品德與所得的福氣大不相同。
簡單來說,靈性上有三個大關卡:重生,成聖,得勝。人進到耶穌裡面,有許多不同的層次,就像所羅門或以西結的聖殿,由外到內,有門檻、門洞、外院、內院、聖所、至聖所(結四十-四十二),這些各象徵靈性上不同的等級,進入越深,與神越親近,越聖潔,越受神保護,所得的福氣也越大。
比較所羅門王所蓋的聖殿,跟其他宗教的廟宇、清真寺,或許多基督教的大教堂,你會發現一點很特別。一般的廟宇、寺院或大教堂都蓋很大間,讓人進去參拜,惟獨所羅門的聖殿,蓋得金碧輝煌,卻不讓人進去。一般人只能外面觀看,選民只能進到外院,利未人能進到內院,祭司能進到聖所,大祭司能進到至聖所。
為什麼規定這麼嚴格呢?因為所羅門的聖殿,有屬靈上象徵的涵義,聖殿就是全體選民的集合體,神要與他們同住。選民的靈性差異很大,在神的家中各有不同身分與職責,聖殿不同的結構,象徵不同的選民,至聖所象徵大祭司,所以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到裡面,其他依此類推。聖殿裡的器皿,也象徵不同類型的工人,就是你的靈性到那裏,才能進到那裏。神是聖潔的,祂不能容忍污穢,所以一般世人只能外面觀看。
當你受洗時,你是重生了,就像過了紅海,從聖殿的角度來講,你是踏過門檻,名義上你是神的選民,但實際上還有許多缺欠,不能進天堂。接下來需要走曠野路,經歷許多屬靈的爭戰,把污穢除乾淨,然後過約旦河,進迦南地,象徵把老的自我除掉,新生命掌權,換句話說已經成聖(成為聖潔),可以進天堂了,從聖殿的角度來講,是走完第一道門洞,進入外院,實質上是神的選民了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努力追求長進,這時會走第二道門洞,由外院進到內院,當你走過後,就已經是得勝了,勝過罪惡、世界、魔鬼及自我。勝過罪惡就是不再犯罪,勝過世界就是不受色情、錢財、權力、地位的誘惑,勝過魔鬼就是在病痛、窮困、飢餓、暴力的威脅下,仍不向牠低頭,這些都非常不容易辦到。然而其中最難得勝的是自我,因為人都有某些私心,要勝過別人,比別人好,要人完全沒私心是很難,然而如果我們相信順從神的帶領,祂會幫我們辦到,這是很艱辛的工程。
如果你已穿過第二道門洞,當你離開世間時,可進入第三層天,那是屬天的國度,前者是進入第二層天,是屬靈的國度。第二道門洞比第一道門洞難走許多,走過這道門洞的,就是神的工人,在舊約是以利未人及祭司來象徵。他們之間的差別是,祭司當他面對生死的威脅時,寧可死,也不願違背真理,利未人沒這種勇氣;祭司會得到君王的身分,與耶穌共同治理掌權,利未人沒有君王的身分,只能輔佐祭司處理眾人的事;祭司用聖殿來象徵,利未人用內院來象徵。
        重生說起來很簡單,其實沒那麼容易,並不是光受洗就已經重生了,重要的是,有沒有向神認罪悔改,懇求祂的赦免,下決心改邪歸正。對一般人來說,要他低頭認錯,懇求赦免是很難的事,人都自認為很偉大,不願做這種沒面子的事。因此耶穌才說,「引到永生的路,門是的,路是小的」,(太七14)門很小,要彎腰低頭才過得去,一般人站得直挺挺的,就過不去。在公義的審判之前,有誰能說他清白無瑕疵?
耶穌說,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人進羊圈,不從門進去,倒從別處爬進去,那人就是賊,就是強盜。」(約十1)有些人外表上看,有受洗,常參與教會的活動,似乎很熱心,但如果他沒真正的認罪悔改過,神未必有接受他,信了老半天,最後是白信了,他沒從門進去,而是從別處爬進去。
        在太平盛世,信徒死時就已經成為聖潔的並不多,能達到得勝程度的,更是少。有不少因為被錯誤教導,偏離正路;許多人是貪愛世界,不認真禱告;少數的人有心學習,可惜有問題都靠自己解決,很少倚靠神,結果靈性無法長進。當人有錢,醫學發達,就懶得花時間去忍耐等候神。要把鐵鍊成鋼,火爐的溫度要夠,如果溫度不夠,就無法達成目標,當大環境很平順時,人的靈性都比較軟弱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懂得把握時機,太平盛世是靈性長進的好時機,靈性要長進,一方面要能知道,知道哪些是容易出差錯的地方,哪些是該學習的重點;另一方面是要能做到,許多時候人是知道,卻做不到,那也是沒用。要想知行合一,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聖靈的幫助,幫人去舊換新,換上新的生命,才能達成目標。
       戰亂時代,人一無所有,只能專心倚靠神,比較單純,比較聽話,可惜因為學習的機會不多,對真理認識有限,結果靈性成長有限,就像一件藝術品,粗躁不夠精緻。太平時代如果認真尋找,可知道許多東西,但如果不認真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就白白浪費大好時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