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

重新思考



        保羅很愛神,卻逼迫耶穌,因為他遵守祖宗的遺傳,為傳統的信仰大發熱心,沒有客觀的思考所看到的事實,自認為在服事神,沒想到卻在逼迫神。歷史上同樣的事不斷的在重複,各種宗教戰爭都起源於此,大部分的人都是先入為主的觀念,不容易對事實做客觀的評估。
       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我們身上,許多人從小就被教導,真耶穌教會是唯一得救的教會,我們對這句話很少去思考,到底是對或錯,就是無條件接受。有時出於愛人的心,看到別的教派,有些人有心追求真理,就說你們錯了,這樣不能得救,要像我們一樣才對,常惹來別人的反感,自己還認為是為義受逼迫。我們是好意,但要小心,不要變成糊塗的熱心,對自己與別人都沒好處,天下愛真理的人不多,應該團結合作,不要自相殘殺。
        我們常強調,我們有正確的洗禮、聖靈、神蹟奇事,所以我們是神所設立的,別的教會洗禮方式不對,沒有面向下,沒全身入水,所以罪不能得著赦免,我們的根據是,「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,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」(羅六5),耶穌死時頭是低下,所以我們受洗,頭也要低下。
        仔細思考,神蹟奇事其實其他基督教也有,數量多寡而已,看神在哪裡動工,那裡就很明顯,以前我們教會大都是窮人,生病走投無路,禱告病得醫治,才來信的。只是這四十多年來,社會經濟進步,人心趨向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,對信仰越來說冷淡,所以神蹟、教會的發展越來越退步,最後就停頓了。
        五十年前神就提醒我們了,只是我們覺得沒那麼差,不當一回事,這五十年來的發展正是如此。可參考 (神的提醒)那個見證。 
至於聖靈,所謂的靈恩運動,通常是指五旬節運動,一般認為始於1901年,美國以及全世界許多地方都這一年,或稍早一點開始的,而這波靈恩運動也開始普及到亞洲。許多人因為這波靈恩運動,經歷醫病與方言等聖靈的恩賜。我們教會是1917年才成立,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,並不是只有我們才有聖靈,可參考維基百科的【靈恩運動】項目,裡面有詳細的說明。
有些人會說別人受的是邪靈,我們才是聖靈,這種話不能隨便講,免得變成褻瀆聖靈,不知道就說不知道,不要隨便下結論。邪靈會在任何地方搗蛋,不能以偏概全。聖靈不是光看外在的,身體震動,舌頭捲動,那個沒什麼意義,重要的是能結出好果子,有好行為。知人知面不知心,許多你朝夕相處的人,在緊要關頭,才認清他的真面目;你看不見,沒甚麼接觸,壞人的老祖宗-邪靈,哪有那麼容易就被你看破。
至於洗禮的儀式,包括所根據的經節,這個我在羅馬書中,已說得很清楚了,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看。  http://cysung123f.blogspot.tw/2015/05/blog-post_35.html 根本上受洗只是外在儀式,有它象徵的涵義,告訴我們需要經歷試煉,把老的自我除掉,換上新的生命,這樣才能得救,這不是一時片刻的事,而是要數十年的工夫。
順便提一下,因為我們教會非常強調要全身入水,所以有些病危的病人,為了受洗,耗費很大的功夫與人力,對病人、家屬及聖工人員,都造成很大的壓力,有些時候,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做。據個人所知,其實不需這麼麻煩,神是看內心,外表不是那麼重要,當事情的確有困難時,不用太勉強,說不定你用滴水禮,神一樣可以接受,不需硬衝,變得好像有點在試探神。
也許你一時無法接受,但可試一試,當情形不適合全身入水時,可試試滴水禮看看,如果病人反應不錯,得到神所賜的平安,那說不定神是可以接受。如果反應不理想,真的要全身入水,那重新再作,也不犯法。一次無法立刻下結論,多做幾次,再作結論,有些事是不需要那麼麻煩,不做好像對不起病人,對不起良心,其實事情未必如此。
所以從這幾點來看,我們是神的選民沒錯,但並非只有我們才是,別人只要規矩的遵守真理,他們也是神的選民,不要糊塗的熱心,一直強調只有某種受洗儀式才能得救,神注重的是內心,不是外表(約四23),祂在乎的是,信徒有沒有好行為。反過來說,我倒覺得我們很像撒狄教會,好信徒所剩無幾,我們的行為,在神面前,沒有一樣是完全的,按名來說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。(啟三1- 5
以色列有十二支派,基督教也有許多派系,不同的派系教出來的信徒各有特色,各有優缺點,就像神從一本造出萬族,這是個大千世界,如果全部都一樣,那樣會很單調(徒十七26)。如果全部基督教完全統合,那就像當初羅馬天主教一樣,當權力財富集中時,墮落腐敗會非常嚴重,沒人敢起來反對。
歷世歷代以來,神在不同時代,不同地方,興起祂的工人,建立祂的教會,剛開始都還不錯,只是由於人性的軟弱,趨向追求世間享樂,逃避枯燥的靈修生活,往往過不了三、四代就變質了。以色列人的歷史,羅馬天主教,各個不同的基督教派,包括我們教會都是這樣。
雖然如此,但我們不需心灰意冷,歷世歷代還是有少數專心愛真理的人,信仰是個人與神的關係,別人可以沉睡,我們不一定要跟他們一樣,每個人將來都需向神交帳,能不同流合污,逆流而上,才顯得難能可貴,配得上神的獎賞。
活在現代的人,可說是非常幸運,也可說是非常不幸。難得有這太平盛世,不像以前兵荒馬亂、四處逃竄,連學習真理的機會都沒有;現代科技進步,要查資料非常方便,前人辛苦一輩子的心得,我們三兩下就吸收了;到任何地方,只要有電腦或智慧型手機,別人自動把靈糧送上來,得來全不費工夫,不花半毛錢。不像以前,一定要到教會,花不少時間,所聽的又未必合乎你的需要。
太平盛世,一個人如果懂得把握機會,靈性可達到相當好的程度,以前的人雖然認真禱告,可惜不明白神的旨意,大都做錯誤的祈求,求不該求的,或一直求神把試煉拿掉,以致於靈性成長有限。可惜現代世界太繁華,吸引人的東西非常多,網路上有太多好玩有趣的,大部分的人都在網路閒逛聊天,認真禱告的,少之又少。
現在的世代,淫亂污穢,罪惡滔天,遠超過所多瑪、蛾摩拉(創十八20, 十九24- 28 ),只是人在其中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思想道德觀念都被污染。不只世界敗壞,整個基督教也一樣,絕大部分都是信得迷迷糊糊,誤解真理,以偏概全。最常被誤解的就是「信而受洗必然得救」,「得聖靈是進天國的憑據」,及「因信稱義」等道理。(這些我在怎樣才能得救,有聖靈就保證進天國嗎?  及羅馬書惟一救法中  http://cysung123f.blogspot.tw/2015/05/blog-post_25.html 有比較詳細的說明。)
這些道理本身沒錯,是人誤解了它,結果信耶穌、受洗、得聖靈後,就以為很穩了,不追求聖潔,反而隨意沾染污穢,最後無法進天堂。有些教派的佈道聚會,就像熱門歌曲演唱會;大部分的基督徒都是掛名信徒,一面拜神,一面縱欲狂歡;用嘴唇敬拜神,心卻遠離神(太十五8, 9)。真正走在曠野路,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神的(約四24),少得可憐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如此,但我們不用灰心,即使四面黑暗,只要我們有心追求,神依然會帶領我們,就像挪亞時代,當時得救的,只是很少數的人。多多禱告,倚靠聖靈的幫助,先做好自己的靈修,讓自己符合神的標準;其次,身邊有心追求真理的,我們能幫多少,算多少。當眾人都被罪惡洪流吞沒時,希望我們能做中流砥柱,默默的為主發光,等候耶穌再臨。
總而言之,小螞蟻不要幻想自己是大鯨魚,不要自我膨脹;不要莫名其妙,弄個擔不起的重擔,來壓死自己;神說的話神會負責,人說的話,神不必替人負責;不要把人的吩咐,當作道理來教導人,免得枉然拜神(太十五9)。任何一個有心向善的人,都是神願意拯救的,我們要儘量幫助,不要糊塗熱心,隨意批評,惹來別人的忿怒,把朋友弄成敵人。真理重要的是內在精神,不是外表的儀 式,不要本末倒置,如果外表的儀式那麼重要,聖經早就寫得非常清楚,不會那樣不明不白。
別人可以批評論斷我們,我們不要做這種事,真理禁得起考驗,只要我們有基督馨香之氣,別人自然會來跟隨。一個好牧人,神放心把羊群交在他手中,知道他會把他們養得白白壯壯;一個失職的牧人,每隻羊到他手裏,都變得全身髒兮兮、渾身是病。如果你手中拿著明亮的火把,那些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的人,自然會來跟隨你。

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

靈性長進的三個重要關卡



        雖然許多人信耶穌,然而不可否認的,大部分的人信得迷迷糊糊,都是求神賜他今生的福氣,至於目標放在天上的,那是很少數。許多人以為受洗、得聖靈,就保證進天國了,這是對真理嚴重的誤解,我在(怎樣才能得救)中有提到,有興趣的人可自己去參考。
        一般人對天國認識有限,以為在天上大家都一樣,不是這樣,每個人所得的不一樣,而且差很多,能得多少,就看今生下多少工夫。天國路上有無數場爭戰,要一關關的考過去,直到無法考過為止,那就是你最後的成績,跟你在天堂的獎賞,有絕對的關係。
天堂分為三層天,在救人的事上,有與耶穌同擔苦難的人,將來到第三層天;神的選民,完成了去舊換新的過程後,到第二層天;第一層天留給外邦有宗教信仰,懂得敬畏神,照著良心及他們宗教告訴他們的原則去做的人。主耶穌的國度在第二跟第三層天,這三層天居民的品德與所得的福氣大不相同。
簡單來說,靈性上有三個大關卡:重生,成聖,得勝。人進到耶穌裡面,有許多不同的層次,就像所羅門或以西結的聖殿,由外到內,有門檻、門洞、外院、內院、聖所、至聖所(結四十-四十二),這些各象徵靈性上不同的等級,進入越深,與神越親近,越聖潔,越受神保護,所得的福氣也越大。
比較所羅門王所蓋的聖殿,跟其他宗教的廟宇、清真寺,或許多基督教的大教堂,你會發現一點很特別。一般的廟宇、寺院或大教堂都蓋很大間,讓人進去參拜,惟獨所羅門的聖殿,蓋得金碧輝煌,卻不讓人進去。一般人只能外面觀看,選民只能進到外院,利未人能進到內院,祭司能進到聖所,大祭司能進到至聖所。
為什麼規定這麼嚴格呢?因為所羅門的聖殿,有屬靈上象徵的涵義,聖殿就是全體選民的集合體,神要與他們同住。選民的靈性差異很大,在神的家中各有不同身分與職責,聖殿不同的結構,象徵不同的選民,至聖所象徵大祭司,所以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到裡面,其他依此類推。聖殿裡的器皿,也象徵不同類型的工人,就是你的靈性到那裏,才能進到那裏。神是聖潔的,祂不能容忍污穢,所以一般世人只能外面觀看。
當你受洗時,你是重生了,就像過了紅海,從聖殿的角度來講,你是踏過門檻,名義上你是神的選民,但實際上還有許多缺欠,不能進天堂。接下來需要走曠野路,經歷許多屬靈的爭戰,把污穢除乾淨,然後過約旦河,進迦南地,象徵把老的自我除掉,新生命掌權,換句話說已經成聖(成為聖潔),可以進天堂了,從聖殿的角度來講,是走完第一道門洞,進入外院,實質上是神的選民了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努力追求長進,這時會走第二道門洞,由外院進到內院,當你走過後,就已經是得勝了,勝過罪惡、世界、魔鬼及自我。勝過罪惡就是不再犯罪,勝過世界就是不受色情、錢財、權力、地位的誘惑,勝過魔鬼就是在病痛、窮困、飢餓、暴力的威脅下,仍不向牠低頭,這些都非常不容易辦到。然而其中最難得勝的是自我,因為人都有某些私心,要勝過別人,比別人好,要人完全沒私心是很難,然而如果我們相信順從神的帶領,祂會幫我們辦到,這是很艱辛的工程。
如果你已穿過第二道門洞,當你離開世間時,可進入第三層天,那是屬天的國度,前者是進入第二層天,是屬靈的國度。第二道門洞比第一道門洞難走許多,走過這道門洞的,就是神的工人,在舊約是以利未人及祭司來象徵。他們之間的差別是,祭司當他面對生死的威脅時,寧可死,也不願違背真理,利未人沒這種勇氣;祭司會得到君王的身分,與耶穌共同治理掌權,利未人沒有君王的身分,只能輔佐祭司處理眾人的事;祭司用聖殿來象徵,利未人用內院來象徵。
        重生說起來很簡單,其實沒那麼容易,並不是光受洗就已經重生了,重要的是,有沒有向神認罪悔改,懇求祂的赦免,下決心改邪歸正。對一般人來說,要他低頭認錯,懇求赦免是很難的事,人都自認為很偉大,不願做這種沒面子的事。因此耶穌才說,「引到永生的路,門是的,路是小的」,(太七14)門很小,要彎腰低頭才過得去,一般人站得直挺挺的,就過不去。在公義的審判之前,有誰能說他清白無瑕疵?
耶穌說,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人進羊圈,不從門進去,倒從別處爬進去,那人就是賊,就是強盜。」(約十1)有些人外表上看,有受洗,常參與教會的活動,似乎很熱心,但如果他沒真正的認罪悔改過,神未必有接受他,信了老半天,最後是白信了,他沒從門進去,而是從別處爬進去。
        在太平盛世,信徒死時就已經成為聖潔的並不多,能達到得勝程度的,更是少。有不少因為被錯誤教導,偏離正路;許多人是貪愛世界,不認真禱告;少數的人有心學習,可惜有問題都靠自己解決,很少倚靠神,結果靈性無法長進。當人有錢,醫學發達,就懶得花時間去忍耐等候神。要把鐵鍊成鋼,火爐的溫度要夠,如果溫度不夠,就無法達成目標,當大環境很平順時,人的靈性都比較軟弱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懂得把握時機,太平盛世是靈性長進的好時機,靈性要長進,一方面要能知道,知道哪些是容易出差錯的地方,哪些是該學習的重點;另一方面是要能做到,許多時候人是知道,卻做不到,那也是沒用。要想知行合一,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聖靈的幫助,幫人去舊換新,換上新的生命,才能達成目標。
       戰亂時代,人一無所有,只能專心倚靠神,比較單純,比較聽話,可惜因為學習的機會不多,對真理認識有限,結果靈性成長有限,就像一件藝術品,粗躁不夠精緻。太平時代如果認真尋找,可知道許多東西,但如果不認真禱告,忍耐經歷試煉,就白白浪費大好時機。

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

亞伯拉罕與羅得-4

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亞伯蘭出於愛心,在神的幫助下,把羅得救了回來,可惜救回來後,羅得依然不願離開所多瑪,繼續待在那裏。十多年後,所多瑪及附近的城市,因為罪惡滔天,神想將它們毀滅,派了兩個天使打扮成人的樣式去測試,結果證實他們果然惡性重大,看到陌生人長得漂亮,就想集體對人非禮。
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,祂記念亞伯拉罕,打發天使將羅得從傾覆中救出來,天使原想將他的親友一起帶出來,可惜他們不相信,神真的能把所多瑪毀掉,不願離開。天使催逼他們出城,他們卻遲延不走,最後天使勉強拉著他們的手,才把他們領出城外。領出來後對他們說:逃命吧!不可回頭看,也不可在平原站住。要往山上逃跑,免得你被剿滅。(創十九17
        這段話有它內在的涵義,世人或軟弱的信徒,習慣待在污穢,即將被滅的世界,雖然勸他們要離開,可是他們不願意,神勉強用方法讓他們脫離,也許是病痛,也許是無法解決的難題,就像天使硬拉著他們離開。當他們歸入耶穌,清醒後,祂要人自己走,不再干涉人的決定。走天路的原則就是,逃命吧──要以逃命的心情努力奔跑,不可回頭看──不可對世界戀戀不忘,不可在平原站住──不可懶惰不追求長進,要往山上逃跑──要爬屬靈高山。今天許多信徒缺少逃命的精神,一直回頭看,信了許久還是原地踏步,難逃被剿滅的命運。
        原本天使要羅得跑到山上去,羅得說他老了跑不動,要求跑到附近的小城-瑣珥,天使勉強答應他,他到那邊,過一段時間後,發現那裏風氣也是不好,怕神再來毀滅,後來就搬到山上去。他第一次被擄後,回到所多瑪,以為事情已過,就不在意,繼續待在那裏。當神降火毀掉所多瑪後,他嚇到了,才知道神對罪惡世界的厭惡,我們要早點離開所多瑪,不要自認為可出淤泥而不染,繼續待在裡面,免得連帶被毀掉。不只這樣,不良的場所也要離遠一點,免得縱慾狂歡後,就是慘不忍睹的結局。
        亞伯拉罕一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,因為不是本文的主題,所以沒提起,我們特別強調羅得,因為今天有不少人,跟隨他的腳蹤,如果不趁早修正,後果不太樂觀。羅得本質上並不差,當天使到所多瑪時,他熱心接待他們,而且保護他們,在罪惡的城市待了十多年,還沒被同化,已經不簡單了,很多信徒都還比不上他。他的缺點是過度注重物質享受,與世界走太近,無法清心寡慾,刻苦耐勞,過專心愛神的日子,這也是今天許多信徒的缺點,如果這方面好好改進,最後就不至於那麼狼狽,而能豐豐富富進天堂。(結束)

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

亞伯拉罕與羅得-3




        「亞伯蘭住在迦南地,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,漸漸挪移帳棚,直到所多瑪。」(12)亞伯蘭住在比較貧乏的地方,過較辛苦的日子;羅得住在較富庶的地方,日子較好過,越來越嚮往舒適的日子,最後乾脆住進所多瑪去了。他們是兩類信徒的代表,一類靈性比較好,常親近神,(他每到一個地方,常先築壇獻祭),不注重物質享受,過簡樸的日子,不喜歡與人計較。
一類靈性比較軟弱,信仰是受人帶領,自己沒根基,不常親近神,注重物質享受,無法忍受刻苦的日子,當他與靈性好的信徒在一起時,還守得住真理,當身邊沒人提醒他,就慢慢墮落了。靈性的墮落,常是一步步往世界靠近,眼看著沒出甚麼問題,最後就大方的與世界同流合污了;就像這裡羅得漸漸挪移帳棚,最後進入所多瑪。在曠野逐水草而居,枯燥無味;在所多瑪吃喝玩樂方便多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。」(13)在繁華富庶,權力財富集中的地方,往往是罪惡的淵藪,各種詭計、虛偽、謊言、淫亂在那裡橫行。世界各大城市,國家各重要部門,世界各學術中心,影視產業,人人羨慕的地方,正是所多瑪的化身。當人一步步向那裡靠近,就一步步往死亡前進,在那種地方待久了,會失去純真的人性。
        「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,耶和華對亞伯蘭說:從你所在的地方,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;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,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,直到永遠。」(14, 15)神真慷慨送他這麼大的禮物,一個是一時得到,永遠失去;一個是一時失去,永遠得到,但他在世時,並沒得到,而是後來子孫才得到。認真追求真理的人也一樣,失去今生,但將來有極大的福氣;追求享樂的人,一時得到,將來卻是永遠的痛苦,只是人未必有這種眼光,一般人只在乎眼前,完全不考慮將來。
        「溫柔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」(太五5)越有肚量,越能忍讓的,越蒙神的賜福;搶得越兇,越使用詭計的,結局都很不好。
        住在繁華的地方,不像人所想的那麼美好,那裏競爭激烈,充滿戰爭,時刻提心吊膽,一不小心就屍骨無存。創世記十四章記載,四王與五王的戰爭,在繁華的地方為了爭權奪利,彼此互相勾結,互相廝殺,各懷鬼胎這是免不了的。羅得所處的所多瑪打了敗仗,一切被搶劫一空,羅得也被抓去做奴隸。同樣的,信徒如果迷失在世界裡,沾染許多污穢,屬靈的財產會被搶劫一空,成為罪的奴隸。(待續)

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

亞伯拉罕與羅得-2




「那地遭遇饑荒。因饑荒甚大,亞伯蘭就下埃及去,要在那裡暫居。」(創十二10)雖然神是帶領他,但事情並非一帆風順,他遇到大饑荒,不得已只好暫時下埃及。從一般的角度看,此地饑荒就到別處去,這並沒錯,但聖經有它屬靈上的涵義,埃及象徵世界,下埃及象徵與世界妥協。
同樣的,雖然神看顧我們,但生活上未必都很順利,有時物質上會非常缺乏,不是神沒看顧,也不是神沒能力,神讓苦難臨到我們,一方面要把我們的污穢煉乾淨,一方面要考驗我們,看我們在困苦的環境下,是否因此發怨言,或做出違背真理的事,去偷、騙、搶,作一些平常不會做的壞事。以色列民曾在米利巴沒水喝,渴到幾乎要造反,同樣的事我們也會遇到,要多禱告靠著聖靈的幫助,去勝過這場考試。   http://cysung123c.blogspot.tw/2015/05/20-22.html
        亞伯拉罕做了錯誤的決定,結果為他帶來大災難,如果不是神出手,他的老婆就沒了(創十二11- 20)。當我們遇到大問題,要做重要的決定,最好先好好禱告求問神,尤其這種和世界妥協的事,常會事情越弄越糟。許多時候我們覺得,事情已經很嚴重了,要趕快處理,否則會沒命;但在神看來,還沒那麼急迫,神不急,我們就不要急,禱告等候神就好,自己隨便作決定,常會出錯。
        以撒的日子那地又遇大饑荒,他往南到基拉耳,如果繼續再往南就到埃及去了,神向他顯現,叫他不要下埃及,待在那地就好(創廿六1- 3),他聽從神的話,結果那年得到百倍的收成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地容不下他們;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,使他們不能同居。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。亞伯蘭就對羅得說:你我不可相爭,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,因為我們是骨肉」(創十三6- 8)為了利害關係彼此相爭,這是常有的事,走到哪裡都免不了,怎樣妥善處理,反映每個人的智慧、人格,也關係到他永遠的福氣,大部分的人都是爭得面紅耳赤,不顧人情道義。
        「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﹖請你離開我:你向左,我就向右;你向右,我就向左。」(9)亞伯蘭很大方的讓羅得先選,一般人是辦不到。
        「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,直到瑣珥,都是滋潤的,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、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,也像埃及地。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,往東遷移;他們就彼此分離了。」(10, 11)羅得不太客氣的,把好的先選走了,大概大部分的人也會跟他一樣,平時很客氣,真的有利害關係,那就不一樣了。(待續)

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

亞伯拉罕與羅得-1




        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子,他們原來住在迦勒底的吾珥(創十一28),羅得的父親很早就過世,他是亞伯拉罕帶大的,跟亞伯拉罕一起到迦南地,只是後來一個得到豐盛產業,成為多國之父,一個晚景淒涼,住在偏遠的山上。他們就像兩類信徒的縮影,一類是滿得恩典,一類是死裡逃生,勉強得救,他們的一生,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。
        每個人都很羨慕亞伯拉罕那麼蒙神祝福,卻沒注意到,他背後的付出相當大,神是公義的,如果你的表現跟他差不多,你的收穫也不會差多少。
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:你要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。我必叫你成為大國。我必賜福給你,叫你的名為大;你也要叫別人得福。為你祝福的,我必賜福與他;那咒詛你的,我必咒詛他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。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;羅得也和他同去。」(創十二1- 4
        亞伯拉罕原名叫亞伯蘭,大約是西元前1900~1700年間的人物,約中國夏朝的時代。當時世界還很蠻荒交通不便,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與親人,到遙遠陌生的地方;離開安定舒適的生活,去過流浪辛苦的日子;家裡的產業都要便宜的賣掉;路上又不知有多少危險,很可能被搶劫或抓去做奴隸。雖然神應許他許多福氣,可是真的能得到嗎?這是要冒相當大的危險,有可能甚麼都沒得到,反而原本有的,全都沒了。
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,我們辦得到嗎?我們敢下這種決心嗎?真的能這樣順服神的,想必非常少,很多人會為自己找許多理由,認為那只是一時的幻聽幻覺,不能當真,不能做這種傻事。神所以要他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是因為世界是大染缸,混在其中,無法學好真理,神要藉著他,帶出一個屬神的國度。當神要他離開時,並沒清楚的告訴他要往哪裡去,同樣的當我們奔走天路,神也沒告訴我們將會遇到甚麼事,只要求我們相信祂的帶領,祂不會離開我們,除非我們先離開祂,祂要訓練我們的信心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神要我們,不要追求屬世的榮華富貴,不要與人同流合污,要過清心寡慾、攻克己身的日子,時常親近神,專心追求真理,如果我們能這樣做,不但我們自己能蒙福,也能讓許多人因此得到神的恩典。我們能像亞伯拉罕下這種決心嗎?雖然許多人在學真理,但認真投入的並不多,一般人是世界跟天堂兩個都要,如果你想像亞伯拉罕得那麼多,你只能選一個(太六24),如果兩個都選,有可能最後跟羅得差不多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