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

浪子的比喻(路十五11-32)



        這個比喻對從小就信的人來說很熟悉,聽到不想再聽,因為每次靈恩會,或佈道會都會聽到,也有人覺得它跟自己沒切身關係,提不起興趣,也有人對它有錯誤的解讀,不管怎樣,它值得我們再一次的思考。
        浪子有兩種,一種是普通的浪子,人都是神所造,只因許多人生來沒機會認識神,在世間流浪受苦,教會傳福音都注重這些人。另一類是正牌的浪子,許多人信耶穌後,沒受到正確的教導,或貪愛世界,逐漸偏離正路,最後掉進痛苦的深淵,呼天天不應,呼地地不靈,。
        愛滋病是現代人最怕的傳染病,它讓許多追歡尋樂的人,生不如死;同樣的「正牌浪子」是選民最易罹患的傳染病,它讓許多人吃盡苦頭,據個人所知它的罹患率相當高,幾乎四分之三以上的信徒染上這種世紀傳染病。治療非常困難,雖然用盡各種妙藥,常常石沉大海,沒有起色,有些人要病到渾身是傷,慘不忍睹才會回轉,有些是永遠回不來了。預防勝於治療,趁著還沒發病,打上預防針,看看能否減少它的感染。

「耶穌又說: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」(11
一、兩種信徒:信徒簡單說可分為兩類,一類比較規矩,常作禮拜、參與教會聖工,就像大兒子待在家中,辛苦耕種服事父親。另一類信得迷迷糊糊,不常聚會、更談不上做工服事神,就像小兒子一樣。

「小兒子對父親說: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裡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。」(12,13
二、偏行己路:按猶太人的習俗,長子可得兩分家業 (申廿一17),故小兒子應得的家業約為三分之一,通常不會在生前就實際分配家業,但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。信耶穌很累,許多壞事不能做,要刻苦耐勞,努力爬屬靈的高山。許多人覺得往上爬太累,往下走比較輕鬆,於是往世界奔跑,吃喝玩樂、快樂無比,把神忘光光,犯了許多罪,全身弄得髒兮兮。

「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;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。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」(14-16
三、苦不堪言: 罪有罪的苦果,那是躲不掉的,有的是死後,有的是今生就算帳了。一般人遇到挫折失敗,常不相信那是神的審判,只認為是運氣太差,再試一次,也許下回會比較好。只是試來試去,問題越來越嚴重,雖然別人一直提醒他,要回到神面前,可是他根本不相信,而且對提醒他的人,很不耐煩。對耳聾的人喊再大聲也沒用,往往要弄到山窮水盡、走投無路,每個人看到他,都趕快躲開,那時才懂得回頭,有的是永遠無法回頭了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。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」好吃懶做跟豬差不多,結果就是與豬為伴,只是豬還比他好,還有得吃,他卻沒得吃。豬對人類還能有所貢獻,他對人類無法貢獻什麼。

「他醒悟過來,就說: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裡餓死嗎﹖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,向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」(17-19
四、終於醒悟:民以食為天,平常自認為多偉大、多堅強;真的餓下去,只有乖乖的投降。這個浪子還有救,知道他的父親很富有,能解除他的困境,很多屬靈的浪子,卻不相信他們的天父,能處理他們的問題,不願到神面前。另外他也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得罪父親,已經不配再作兒子,許多屬靈的浪子,都把罪得赦免,當成理所當然,不知道那是神特別的恩典,不懂得感謝。

「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兒子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們就快樂起來。」(20- 24
五、意外蒙恩:他自覺罪孽深重,不配再得恩典,卻意外蒙恩,恩典常給那有自知之明的人,自認為理所當然的,未必能蒙恩。
「相離還遠……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」離很遠,意思是罪孽深重,與神距離遙遠。神尊重人的自由意志,你願意回頭,祂才幫你。雖然我們滿身罪污,他還是願意接納我們、摟抱我們。
        「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」,象徵犯許多罪後,在屬靈上是赤身露體無法遮羞,認罪悔改後,耶穌用祂的寶血為我們遮羞。「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」,象徵重新得著兒子的名分。「把鞋穿在他腳上」;象徵走上正路,不再與世人同流合污。
        「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」暗示著蕩盡家產後,渾身是病,一大堆無法解決的問題;回到神身邊後,神醫治他的病痛,解決他的問題,體驗到神蹟奇事,重得內心的喜樂。
        「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們就快樂起來。」神不喜歡懲罰人,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守規矩,享受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 「那時,大兒子正在田裡。他回來,離家不遠,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,便叫過一個僕人來,問是什麼事。僕人說:你兄弟來了;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,把肥牛犢宰了。大兒子卻生氣,不肯進去;他父親就出來勸他。他對父親說: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」(25- 30
六、心有不平:「大兒子卻生氣,不肯進去;他父親就出來勸他。」常聽到講道的人說,大兒子很沒愛心,都不能體諒父親的苦心。
        「他對父親說: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」大兒子說的也不是沒道理,他乖乖的受苦受難,卻沒得到什麼;別人盡情享樂,蕩盡家產,現在回來,沒受懲罰,反而為他設宴,好好的慰勞一下,實在有點是非顛倒。
        這種事其實並不少見,一些認真服事神的信徒,與耶穌同背十架,苦不堪言,沒什麼物質享受,神也不常給他神蹟的體驗。反而一些走迷路,重新回頭的信徒,禱告一下,很容易就得到神的恩典,讓規矩的信徒,有點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 「父親對他說: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」(31, 32
七、公平結局: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」一般人常忽略這句話,以為將來大家都一樣,其實不然,認真服事神的人,在世上雖然沒得到什麼,在天上卻累積了許多福分,將來必能得到。
        「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」小兒子負債累累,能重回神面前,能進天堂,已經是神很大的恩典了,在世上他未曾為救人的緣故而付出,在天上所得的福分很有限。

八、結論:這個比喻讓我們知道神的慈愛,祂不喜歡懲罰人,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棄惡從善,人只要確實有誠意,雖然罪孽重大,神依然給人機會,我們不要說這是死罪(徒十五28, 29),就隨便斷人生路,審判是神在做決定,不是我們,我們要儘量幫人從黑暗走向光明,不是把人推入深淵。
        看了這個比喻,不要引起誤解,以為將來一切都一樣,不然一些喜歡投機取巧的人,都會自願去做浪子,又能吃喝玩樂,回來後又大受歡迎,誰也不想做那默默吃虧的大兒子。
        這個比喻有些地方沒寫清楚,不要誤會浪子回頭那麼容易,進天堂就像爬高山,很累。不往上爬,反往下走,哪天想回頭,走錯的那段路,需重走一次,這回是相反的方向,多花許多力氣。另外所犯的錯,不是平白抹銷,犯的罪越多越重,付出的代價也越大,不要輕易嘗試。寫這許多文章,目的是告訴人,不要走錯路。不幸的是,目前許多人都走錯路,當你往世界奔跑時,你的方向就錯了。
另外,不要以為一直呆在教會,未曾迷失過的,就是大兒子。是不是大兒子,就看你為救人的緣故,付出多少,如果付出有限,那麼你不是大兒子。反過來說,雖然曾迷失過,但回頭後,痛改前非,為救人的緣故付出許多,那麼你仍是大兒子,天上的獎賞有你的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